常見Q&A

助聽器外型的選擇需考慮聽力損失程度、耳道容積、手部操控性等因素。 傳統的口袋型因為外型不美觀且雜音較多,已很少見。較普遍的以下幾種外型:
●耳掛型:有一彎月狀的助聽器主機掛在耳翼後面,耳朵裡再根據使用者耳朵大小製化的耳模,有一條透明塑膠管連接助聽器和耳模,把聲音傳入耳朵內。
●全耳型:助聽器零件放置在使用者耳朵大小客製化的外殼中,戴於耳道和耳甲。
●耳道型:助聽器零件放置在使用者耳朵大小客製化的外殼中,戴於耳道中。外觀較全耳型小巧。
●深耳道型:助聽器完全塞於耳道內,從正面看不到,從側面僅看到露出的一點部分裝置,具較佳的隱密性。需要較大的耳道容積。
耳掛型是助聽器主機戴在耳朵上,耳朵裡再戴個訂製耳模;耳內型則是將助聽器零件放置在訂製耳殼內,再直接戴在耳朵內,二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外觀不同,且適用的聽損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耳掛型能適用的聽損範圍最大,內建功能最齊全,但較不隱密且易受潮;耳內型体積小較隱密,但兒童、重度或極重度聽損者,或有慢性中耳炎者則不適用。
戴助聽器是無法治療耳鳴的,但是由於助聽器會放大外界的聲音,將耳鳴聲蓋住,所以患者會因為轉移注意力去聽外界的聲音而忽略原本存在的耳鳴聲,但實際上耳鳴是一直存在的。耳鳴的原因有很多,有耳鳴現象一定要先就診耳科醫師。
因為每個人的聽損程度、響度成長(音量感受的增加速度)、耳朵大小、外耳道走向及實際生活需求都不同,必須針對個人的情況來選訂製,才會合適、精確,就像眼鏡需要驗光一樣。
用雙耳聽比單耳聽有太多的好處,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可以分辨音源方向,另外有立體感、平衡感、在吵雜環境較能分辨想聽的聲音。此外,雙耳有加成效果,雙耳配戴時,助聽器設定音量可以調得較小。雙耳配戴有助於避免未配戴耳聽覺匱乏現象。
助聽器的使用期限,和使用者的操作和維護方式有關。台灣氣候濕熱,容易使電子零件生鏽腐蝕而損壞,所以政府才會將助聽器輔具補助年限定為三年。不過若保養得當且使用正確,也可以延長使用年限。
有聽力損失而不使用助聽器,反而可能因為缺乏聽覺刺激會加重聽(取)困難、加快退化程度。排除老化自然衰減或是自然因素,使用經過專業檢配,依照聽力損失程度程度和對大的聲音容忍度的助聽器,並不會使原有的聽損程度又加重。有時助聽器戴久了拿下來後,聽聲音的感覺會和印象中不一樣,覺得聽力好像比以前更差了,其實是因為助聽器的幫助而產生了依賴感。
電池使用壽命和電池大小、電容量、助聽器配戴的時數、助聽器的擴音及功能、音量調節、搭配FM使用或是智慧型功能多寡等因素有關。一般而言,一顆電池使用可以從一星期至一個月不等。
配戴助聽器時,因為自己說話的聲音除了助聽器擴音處理後傳導至耳朵聽到之外,還會有經中耳和顱骨傳導,引起外耳道軟骨振動的能量。配戴助聽器因外耳道被封閉,所以此振動能量無法釋放出去,而造成像在山洞裏面說話的迴音感覺,助聽器或耳模上的氣孔或使用開放式選配都有助於改善。
回饋音的發生就類似唱歌時,麥克風太靠近喇叭時會產生的的聲響。回饋音 的發生最常見的是,配戴耳掛型助聽器沒有搭配訂製式的耳模,通用的耳塞常無 法與耳道密合,聲音就從縫隙跑出來。耳模或外殼和耳道不密合或是沒有配戴好 也容易產生回饋音。目前的數位助聽器大都有搭配聲反饋管理功能能有效的消除回饋音。